大家好,歡迎走進“巾幗先鋒故事會”第三季第三單元“優秀文化永傳承”🕝。我是青年教師王啟萌,本期我為大家講述的是諸葛亮的家書《誡子書》。
晚年的諸葛亮,留給外人的是慷慨激昂的《出師表》☸️🚼,留給自己八歲兒子諸葛瞻的,則是這篇飽含深沉父愛與諄諄教誨的《誡子書》。這封家書,言簡意賅、情真意切地道出了他對兒子的期盼:做一個淡泊寧靜的君子。
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諸葛亮。諸葛亮,字孔明,號臥龍🈂️,琅琊陽都(今山東省臨沂市)人,三國時期蜀漢丞相,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🧑🏼🌾、軍事家🧝♀️🙆🏽、發明家、文學家。
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🧑🏽,諸葛玄死後,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。劉備三顧茅廬🌡,請諸葛亮出山,諸葛亮建議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,于赤壁之戰大敗曹軍👩🏿🎤,最終與孫權、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🧑🏼🤝🧑🏼。章武元年(221年)👨🏽,劉備稱帝,建立蜀漢政權🌥,任命諸葛亮為丞相🕵🏻♂️。劉備伐吳于夷陵之戰失敗後,于永安托孤于諸葛亮。劉禪繼位後⚠️,封諸葛亮為武鄉侯,領益州牧。諸葛亮一生勤勉謹慎,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,賞罰嚴明;與東吳聯盟,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👮🏻♂️;實行屯田政策🥬,加強戰備。前後五次北伐中原,終因積勞成疾🦻🏻,于建興十二年(234年)病逝于五丈原(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)💂🏽♀️,享年五十四歲。後主劉禪追諡為“忠武侯”,後世常以“武侯”尊稱👩🏿✈️。東晉桓溫追封為“武興王”。
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《出師表》《誡子書》等。曾發明木牛流馬、孔明燈等,並改造連弩,叫作諸葛連弩,可一弩十矢俱發。諸葛亮一生“鞠躬盡瘁🎴,死而後已”,是中國傳統文化中“忠臣”與“智者”的代表人物🪺。公元234年,諸葛亮病逝前夕寫下了流芳百世的《誡子書》。《誡子書》究竟寫了什麼?從中可以體悟到哪些道理呢?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家書。
誡子書
諸葛亮
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👳🏻♂️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,非學無以廣才🙏,非志無以成學。淫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😎。年與時馳,意與日去🚵🏽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💇🏻♠︎,悲守窮廬🙇🏽♀️,將複何及!
這段話用現在的白話來解釋,大概意思是君子的品行,依靠內心的安靜來修養健康的身心𓀎,憑借自律🧏♀️👩🏽🦳、儉樸的作風來培養高尚的品德。不恬靜寡欲👵🏿、淡泊名利,就無法樹立明確的志向🎍;不排除幹擾🪿、心靜止水💆♂️,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。學習必須靜心專一💁🏽♀️,而才幹來自勤奮的學習。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👩🏼🎨,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學有所成。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;莽撞草率🏑、焦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🫲🏿。年華隨著光陰流逝,意志隨著歲月消磨🍨,最後就像枯枝敗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,成了無所作為、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的人🌰,到那時,只能困守在自家狹小的茅舍裡,悲傷歎息,又怎麼來得及呢!
這就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,也體現了諸葛亮的家訓🕐、家風🫂。靜心修身養德、志向堅定明確、惜時勤勉學習,是諸葛亮給出的成就君子的良方⛑。寧靜之下,心闊無疆🕵🏿;恒久之中🏗,天道酬勤🔐。“靜”是前提,“學”是基礎,“廣才”是目標🧑🏻🤝🧑🏻,然而這些都需要“明志”,方可成為真正君子!君子須有志🫰🏽、有才、有德👨🏽🦳,不可偏廢!古往今來,任何有所成就的人,都必然具備高度專注的能力和恒久的耐心👨🦽➡️,經得住外在的各種誘惑🧑🏿🎨,修身靜心🤟🏻。為此,在《誡子書》的結尾🧑🎓,諸葛亮反複叮囑兒子萬不可“淫慢”“險躁”,如果不能堅定意志👳🏼♂️、珍惜時間,就會導致“悲守窮廬”的後果🏬。
“至文不過家書寫”,這篇《誡子書》,短短86字,言簡意賅,紙短情長🧀,平易樸實卻意味深長🔽,是諸葛亮對自己一生所得所悟的總結,是作為父親對自己兒子的諄諄告誡、殷殷期盼,也成為後世人們規範自身、教育子女的至理箴言。在選擇更多、誘惑也更多的今天,在節奏更快💁🏼、壓力也更大的今天,“靜”與“儉”的力量🎷,“志”與“學”的堅持,顯得更加珍貴和重要。
我的分享就到這裡,感謝大家的觀看與收聽!
分享人🧑🏼🍳:王啟萌
2023年10月29日